弗洛里安·伊利斯揭露了曼恩家族在蔚蓝海岸的流放经历!
弗洛里安·伊利斯 (Florian Illies) 的新书探讨了托马斯·曼 (Thomas Mann) 20 世纪 30 年代流亡蔚蓝海岸的经历以及他的家人所面临的挑战。

弗洛里安·伊利斯揭露了曼恩家族在蔚蓝海岸的流放经历!
弗洛里安·伊利斯 (Florian Illies) 在新书《太阳落山时》中,生动地描绘了 1930 年代文学世家托马斯·曼 (Thomas Mann) 流亡蔚蓝海岸的生动全景。这个叙述有力地证明了流亡生活带来的挑战和紧张。故事开始于 1933 年,纳粹在德国掌权后,曼一家在小渔镇萨纳里避难,该小镇很快成为德国作家的避难所。据 ga-online.de 报道,托马斯·曼 (Thomas Mann) 带着妻子卡蒂亚 (Katia) 和两个孩子来到这里,经历了一段充满压力和内心冲突的时期。
拥有约 3,000 名居民的萨纳里成为曼恩家族的新家。伊利斯描述了一家人居住的 La Tranquille 别墅如何成为一个文化和历史场所。曼恩夫妇组织文学之夜,并会见其他著名的流放者,例如莱恩·福伊希特万格 (Lion Feuchtwanger)。这些夜晚不仅为艰难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一丝常态,而且还标志着尽管环境不利,但智力活力依然存在。 1933 年夏天,尽管遭到纳粹征用,托马斯·曼 (Thomas Mann) 和他的家人仍在努力确保自己的财务状况。据报道,他们将部分资产转移到瑞士,这稳定了他们的生计。
内部冲突和家庭紧张
然而,曼恩家族的处境并不仅仅在于外部压力。托马斯·曼本人陷入了深深的内心危机,并与自己的移民身份作斗争。当他被这样描述时,他感到羞辱,并在日记中表达了“内心对殉难的拒绝”。返回德国的不确定性对他造成了沉重的压力,尤其是在他的慕尼黑别墅被没收之后。根据 literaturportal-bayern.de 的说法,他感觉自己“从天堂坠落”,这种感觉与海因里希·曼等其他流亡者的经历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在反对派中面临着自己的斗争。
尽管来自外部的压力很大,但一些曼家的孩子,如埃里卡和克劳斯,仍然以不懈的反对纳粹的努力而闪耀。他们试图鼓励父亲不要灰心,不要返回德国。但家庭内部的紧张局势升级,尤其是克劳斯参与流亡杂志《Diesammlung》。托马斯·曼努力保持严格的日常生活,这反映在他对自己健康状况的细致记录中。
回顾过去并展望未来
在他的作品中,伊利斯用日记和回忆录来阐明流亡期间曼恩家族及其周围环境的复杂关系。尽管环境不利,质疑不断,托马斯·曼仍以其文学视角在流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伴随着对旧事物的哀悼和对生活新位置的寻找,一种强烈的纪念文化出现了,这种文化即使在流亡后也将持续存在。结合孩子们的记忆和故事,伊利斯以全新的视角审视了曼恩夫妇在这段多事之秋的生活。通过这种方式,他不仅揭示了个人的命运,也揭示了家族留下的文化遗产。